

浏览数: | 发布时间:2020-06-18
刀剑光如影,追忆武侠梦。
师以铁为笔,铸造辉煌时。
宝剑不易得,相逢几许难。
今朝一度见,赤色照人寒。
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06年时,“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泉宝剑国宝级大师——陈阿金
说起龙泉宝剑,有一位不得不提起的人物——陈阿金。
他是何许人也?“阿金剑铺”创始人,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阿金自13岁学习铸剑,如今已有五十多个年头。站在火炉旁一锤又一锤,循环往复,一干就是五十年。锻打的是宝剑,是工艺,更是文化,是传统。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自古以来,打铁这个行业都是非常艰辛的。1967年,年仅13岁的陈阿金拜张阿大(原金字号剑铺铸剑师)为师学打铁,那时他从来没有想过,手中的铁锤能成就今日的辉煌。
1975年,陈阿金进入当时的龙泉宝剑厂,开始了制剑生涯。在龙泉宝剑厂工作时,又曾一度师从“龙泉沈广隆剑铺”第三代传人沈新培的高徒季小宝。在铸剑名师的悉心教授下,加上自己肯吃苦,谦虚勤学,陈阿金较快地掌握了锻、淬、磨等一系列传统制剑技艺,逐渐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1983年参加制作中央军委的外事礼品剑,他制作的样剑,因设计独特,制作精美,被张爱萍将军选中,并为陈阿金制作宝剑题词“龙泉神工”,表扬他为中国的外事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凭着对铸剑行业的一腔热忱,1984年陈阿金离开了龙泉宝剑厂,独自创办了“陈阿金剑铺”。多年来,陈阿金带领剑铺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其锻造技艺已炉火纯青,最具代表性的是百炼花纹钢和陨铁花纹钢。
百炼花纹钢是中国古代将炒铁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成的钢及其工艺,早年已失传,经过陈阿金多年的反复摸索,传承并发展了这一工艺,再现古代龙泉宝剑花纹异彩。制作一把上好的宝剑需耗时半年时间,而且每一把剑都是无可复制。
图源节目《非凡匠心》
“陈阿金剑铺”在铸造上既继承了百年老字号“金字号”剑铺铸剑的传统工艺,把锻、锉、磨、刻等20多道传统工序发挥得淋漓尽致,又融合进陈阿金先生大胆创新思想,结合运用了他独创的热处理技法和现代冶炼锻造技术,使宝剑形成独特了的艺术风格,成为传统龙泉宝剑铸造艺术与现代科技理念和审美情趣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为龙泉宝剑之骄骄者。
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中华老字号”。
陈阿金与金庸合影
陈阿金剑铺还多次为“儒释道大师”南怀瑾、武侠小说名家金庸、诺贝尔文学家莫言等社会名人制作宝剑。
2006年,陈阿金所铸的“百寿百福剑”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把剑代表着吉祥如意美好寓意,两侧都是由陈阿金大师本人精心雕刻100个不同字体和字形的"福”“寿”,并将另外两把分别赠给了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斯密尔诺夫和俄罗斯武术协会主席穆泽鲁科夫。
驻乌克兰大使馆赠剑
此后,2007年乌克兰大使馆来函指定陈阿金师傅铸两把百寿百福剑,分别献给当时的时任总统库奇马和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乌克兰方面还专门在大使馆举行了隆重的授剑仪式。
百寿百福剑为陈阿金大师最早的成名作,多次斩获国内多项重大奖项,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剑身材料为优质高碳钢,两面分别刻有不同字体的“福寿”,寓意吉祥,最能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外装具为纯银材质,手工精细雕刻龙纹祥云图案,栩栩如生,木鞘为上等黑檀木。制作耗时8个月。
『百寿百福剑』
都说铸剑之人非髙尚品德之人是铸不出名剑的。陈阿金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髙人,他生活非常自律。他每天黎明即起,要么生火铸剑,挥舞铁锤,要么做一些健身运动。闲暇之时,有时设计新剑,有时练字画画,他的书法、工笔画造诣都相当深。陈阿金老师字如其剑,在遒劲中不失柔美。笔法瘦劲挺拔,粗细均匀,规矩和谐,透露出一种柔中带刚的气质。
如今的陈阿金已经是业内响当当的大师,但仍以“打铁匠”自居。也许,这就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 陈 阿 金 宝 剑 赏 析——
『楚剑【骊龙纹】』
『蛟龙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