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数: | 发布时间:2008-06-23
一位当今武术名家曾这样称:“追昔瞻今,陈阿金可谓是当今制剑师中的佼佼者。他在制剑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书法给画方面也是刻意求新。他是集锻造、精加工、冷冲压、金属雕刻、艺术木工等等集于一身的制剑艺术大师,他不停留在龙泉宝剑已经有名的基础上,而是研究继承,仿古厚今,推陈出新,不断开发产品。他的多种新产品,既有古剑风,又有新创意。”
在我略窥阿金铸剑的二十六道全部工序及其种种复杂的工艺要求之后,方知以上那位专业武术教练高度的评价,对陈阿金冠以“大师”之称。此言委实不虚,而且,简直有理由可以补充说:阿金师傅是国内唯一能够以传统工艺精工打制古代十八般兵器的古兵器铸制师!
阿金私人收藏了许多名家书画,其间有些是往来的题辞和答赠,我这里略撮一二,用以代表社会各界对阿金精湛剑技的肯定,赞叹和嘉许。
西冷老人姜东舒先生的直幅题辞是:龙泉铸宝剑,喜得有传人。附注谓:陈阿金同志所铸七星宝剑,坚韧锋利,刚柔并寓,为余所见国内所制之剑最佳者,因书此幅以奉。
一位当年跟随宋哲元将军抗日卫国的国民党老人作幅欣贺阿金剑技:喜得龙泉剑,起舞忆当年!欣剪平生恨,立马青峰关。
有“活济公”之称的喜剧名家游本昌赞道:探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七十三岁的北京老画家沈得时寄来了平生得意之作"双梅图",附诗道:多少不平碍自由,何妨铲削付东流;闻鸡铸得梅花剑,闪闪寒光射斗牛。
值得指出的是,在阿金尚末得到社会名流的普遍赞赏之前,其技术实际上已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首肯,由于当时阿金创制的宝剑一律以龙泉宝剑厂的名义面世,故而阿金之名鲜落题头,其实, 那是一为二,二为一的事。
前国防部长张爱萍慨然赠书:龙泉神工。
前国家兵器制造总局局长吴运铎题赠:贵厂艺人,无愧铸剑之名师良工,匠心独具,堪称百代绝技。龙泉宝剑艺振古今,誉满中外,此乃我民族之骄傲。
我引用以上各家题赠,为的是努力做到客观公允,不带个人偏见地评价阿金的制剑技艺及其在所属行业中的独尊地位。